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李保纯
发布时间 : 2021-11-24 09:10
来源 : 中共罗定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 : 3982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李保纯

 

    李保纯,原名余鸿钧,男,字余景庆,曾用名余皋平、李仲文,外号高佬余。1911年 8 月24日生于斗门县斗门镇小赤坎乡新村。

李家境贫穷,父余毓仪早年旅居加拿大,以种菜卖菜卖鱼为生,节衣缩食,侨汇养家,后因病死于异国。余毓仪的遗孀赵如佩和子女三人,靠打短工谋生,历尽艰辛。

李保纯 7岁时在乡间读私塾。在其父旅归故里时移居江门,李保纯也在江门简易师范读书,师范毕业后李保纯在斗门小赤坎与同乡余光耀开办得英小学。他们倡导新文化,开设《国文》、《算术》、《常识》、《社会》等课程,重视讲解,受到学生欢迎。外校学生纷纷转到该校读书。

1930年,小赤坎乡公所在洪圣庙议论乡政。19岁的李保纯未邀而往,并坐在正面空着的椅子上,被乡公所的人连声喝住,借口不该占去老首席座位为由拒绝李保纯参加。一名私塾先生余沃豪心怀私愤,趁机报复,怂恿刚进场的族长黄连仕驱李出门。李据理力争,反驳说:“乡之事,众人议政,才会民主”。他们认为此话放肆,硬把李赶门。他边边说:看你们坐得多久,我不推翻这不合理的制度,不回小赤坎。”从此,他离开了家乡。寻求革命真理。

1931年,李保纯在江门教学。 1932 年至 1933 年,李保纯在广州中国新闻学院读书。假期,李保纯受母之命,娶妻莫双定,先后生下一子一女。不久,李妻因劳累过度病亡。李在读书期间,东北三省正被日寇蹂躏。深重的国难,如大石压在爱国人民的心头。觉悟在先的青年忧心如焚,发起读理论,求真理,寻救国之路的活动。李保纯开始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

李保纯毕业后,在新会黄冲小学、江门党工学校和岭梅小学任教师,常与同事评论政事,披露日本侵华的灾难,拥护共产的抗日主张,并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7年1月,李保纯在姑黄求光、岭梅小学校长黄煦君的帮助下,不顾国民党的封锁,取道贵州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1937年 8 月,他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投入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1938年下半年学习结束后,李保纯被派回新会、江门一带活动。有一天,李在江门常安路进行抗日宣传,围满了群众恰巧他的母亲到江门探亲,在路上碰见了儿子,真是喜出望外,于是高兴地喊他一声。他请母亲稍等一会儿,待宣传完毕就把母亲拉到一旁,亲热地说:“我离家后到了延安,在那里虽然吃的是杂粮,住的是洞,睡的是坑,生活很艰苦,但我很愉快,因为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接着,他又轻声地对母亲说:“延安那里有个伟大人物叫毛泽东,他领导我们抵抗日本兵的侵略。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劳苦人民就有好日子过。”母亲爱抚地说:“你为什么远离家庭,让老人担忧呢?”他坚定地回答:“有国才有家,国破了家同样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接着他还向母亲讲了抗日救亡的道理和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并鼓励母亲好好照顾家庭,和乡亲一起度过难关。母亲听后,表示支持他的爱国活动,然后,母子二人依依不舍地分离。

江门沦陷前,新会党组织决定转移到农村活动,为开展武装斗争作好准备。1939年初,李转移新会工作,参加新会县委。是时,县委书记陈翔南生病,李保纯代理书记二个月。5月,陈江接任了县委书记。李保纯服从党的分配,奔赴大革命时期已有党组织和农会活动的十五区金田乡工作,恢复了党组织,吸收了一批新党员他还任了该乡的党支部书记。经过深入工作,党支部控制了金田小学和乡政府,使金田乡成为武装斗争的坚实据点。后来,县委派武装部长陈明江到金田工作,李等在陈的领导下,建立武装队伍,开展民兵训练。由于群众发动起来,新会沦陷时,有二百多位同志撤退到金田乡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安排下,安然无羌。接着,李保纯又在司前、桥下建立了为我党掌握的乡政府、税站和交通站。

1939年10月至1941年 6 月,李保纯任中共新鹤县组织部长,参加了建立新鹤边界的游击区和开辟皂幕山根据地的工作。他以金田为中心,常来往于大泽、桥下、司前、址山、云乡等地,指导这些地方党组织开展活动。

有一天,李在途中遇到日本兵,眼看已来不及躲避,他随即把笔和笔记本埋藏在路边。日军到来时,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和知识分子,李回答说:“我是个不识字的农民。”日军要他写字,李故意乱画。日军果真以为他是个农民,拉他去当挑夫。他被迫做了几天苦工后来乘敌人不备,逃到一家农户躲避。过了几天,他打扮成农民的样子,找回笔记本绕路回到桥下。同志们见到他,真是悲喜交集。

抗日战争时期,正处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了争取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周汉铃积极抗日党调派李保纯、阮克鲁、李克平、周仲荣、冼坚、赵根培等20多人,进入周的部属四个中队开展工作,建立了新顺特宣传队。在队内成立中共党支部、李任支部书记。他们积极向官兵宣讲抗日救亡道理,还深入民众,进行宣传。1939年3 月29日,日军进犯江门,向猪头山登陆,周汉铃部队在宣传队的协助下奋力抵抗,虽然失败,但由于统战关系好,陈明江领导的游击队仍能够挂着周汉铃新顺特务大队之名继续开展活动。

1943年底,新会县委派李保纯到七堡,做好周汉铃部属李维伦中队的统战工作,使我游击队的武装从五桂山运往礼乐时,能顺利通过。

1941年 3月,李保纯与黄佩玲结婚,从此两人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共同完成党交给的斗争任务。

同年5 月,撤销新鹤县委,成立高鹤县委。7月李保纯调往鹤山县西北区任区委书记。他以教师的公开身份,在粉洞周围的乡村办识字班,发动农民参加抗日,建立武装队伍。李来往于朱六合、龙口、金刚、青溪、围塾、沙坪一带,积极开展工作。年底,李保纯调回新会。县委决定开办银号,但又缺乏资金。李保纯以做生意为名,动员岳母借出养老用的一万元银毫券,交给县委在礼乐办银号。

1944年下半年,他以商人的身份到顺德大良开办茶楼。从外表看,他像个阔气的商人,但因党组织的经济处于困难的境地,实际上他有时连饭也吃不上,靠杂粮充饥。年底,黄佩玲生下第一个女儿,由于工作的需要,李就动员她独个儿带着刚满月的孩子到番禺县石基小学开展工作。

1945年初,李保纯转入广东(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工作。10月21日参加了底战斗,反击国民党一五六、一五七、一五八师的“围剿”部队分头突围后,李又调到云浮泽源乡河口大源市,开办宏兴豉油膏厂,作为中区特委和广东人民解放军办事处的联络站。在这期间,他身患重病,但仍带病坚持工作。

部队北撤后,李仍留云浮工作。年底,李保纯调罗定县任特派员,担负罗定党组织的恢复与领导工作。他与黄佩玲同志在罗锦小学任教。在黄佩玲的掩护下,经过一年的工作,恢复了县城及各区、乡十五六名党员的组织关系,重建了罗定县地方党组织。同时开辟了一个新据点——郁南的加益,为以后建立郁南、罗定,广西岑溪的边界游击区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初,上级指示三罗(罗定、郁南、云浮)要全面开展游击战争,并要求郁南发动武装起义。为了加强起义的领导,李保纯调郁南县任副特派员,重点抓起义的准备工作。 4月18日,郁南县举行了震撼西江的四•一八”人民武装起义。广东反动当局为了消灭起义队伍,派了省保警大队前来“围剿”,我方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把起义队伍分为三路,分散发动群众其中李保纯带领吴耀枢、刘俊英、李荣开等 28 人,挺进桂河,在郁南西北部坚持游击战,桂河北扼西江及都城,东进可攻郁南县城。

敌人对桂河的队伍,视为心腹之患,派省保警队重点“围剿”,使陈牧汀武工组被打散,牺牲了两位组员。桂河反“围剿”到了最艰难的时刻,队伍中有部分人员是从国民党营垒中起义而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斗争的考验。有些人产生害怕、动摇,有的擅自脱离队伍回家,个别甚至向敌人表示“自新”,矢志不移坚持下来的仅有几人,处境异常困难。在这情况下,李保纯在队伍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耐心说服,首先是要求共产党员坚定革命信念,正视面临的困难,想方设法闯过难关。同时,采取措施,以三四人为一组,分散到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村庄进行隐蔽活动,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串连发动群众,揭露敌人的阴谋,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因而很快又重新集结了一支四五十人的武装队伍。

接着,李保纯与同志们一起总结挺回桂河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并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作出了“要立足于打”的结论,以“打”来提高群众情绪,闯开新局面。经过充分研究,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要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于是队伍集中到黑河大坦附近的一个石洞隐蔽下来(后来人们把它命名“群众洞”),并把埋藏的枪枝挖出来,大家在那里生活、学习和训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队伍又发展到六十多人,还逐步建立地下情报网和联络点。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并反复酝酿后,李保纯果敢地作出决定,伺机袭击桂河乡公所,消灭桂河敌自卫队。

1948年 9 月 5日午夜,李保纯带领四十多人准备攻打敌乡公所。 6 日拂晓,敌人发现有异样,立即加强戒备。由于当时的情况不利于硬攻,李保纯随即把队伍撤回大河去。这次攻打虽未成功,但政治上影响却不少。过去群众误信谣言,认为我部队已被消灭,现在我们的队伍又出现在桂圩,谣言不攻自破。

这次行动,惊动了敌人,国民党广东第三行政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谢御群亲自带领警卫排从县城奔来桂圩,会同乡自卫队日夜“围剿”我部队。李保纯即又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群众中去。

此时,队伍正面临困难,李保纯曾几次派人前往寻找党组织,均未联系上。11月,他亲自前往加益、榃滨等地区,找到总队领导人吴桐、谭丕桓,向他们汇报了情况和请示今后工作。由于斗争的需要,李保纯奉命率武工队挺进南部的榃滨乡。1949年1月他带领王肇汉何梅到榃滨后,深入发动群众,筹集武器,扩大武装队伍,被榃滨乡的地主钟弼南告密,1 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国民党武装深夜包围李保纯武工组驻地——梅竹乡潮岭村。李率队突围,但寡不敌众,与王肇汉、何梅同时牺牲。

转载自《南粤英烈》第六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罗定市党史研究室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罗定市党史研究室  承办单位: 罗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罗定市党史研究室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粤ICP备09004295号    网站标识码: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