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罗定长岗坡枢纽工程建设的回忆

发布时间 : 2019-08-13 08:51 来源 : 罗定市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 31862次字号:

要让汗水化春雨 浇开罗定大寨花
——参加罗定长岗坡枢纽工程建设的回忆
陈大益

       我于1974年从部队退伍回乡,次年任罗定县附城公社同仁大队民兵营长,亲历了长岗坡枢纽工程的建设。长岗坡枢纽工程包括了长岗坡渡槽、金银河水库、引太扩渠、新引镜、罗光水库等五大工程(我本人参加了其中两个项目建设)。这项工程由罗定县委、县革委会特别是县委书记郭荣昌的统一部署,专门设立金银河水库工程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张定环(后为县委常委梁自然)任总指挥,县水利局副局长许权任副总指挥,各公社设立指挥所。指挥部将土方任务按受益区、非受益区分期分批分配到各公社,各公社指挥所将任务分配到各大队,各大队按劳动力情况将任务分配到各生产队。每期超额完成任务的,指挥部给予奖励,如奖化肥等。同仁大队于1978年5月3日就得到奖励化肥5240斤。本期未完成任务的,欠数加到下一期完成。长岗坡渡槽工程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各公社各大队选派有建筑经历的人员参加。同仁大队1978年2月就上阵42人,其中我弟陈大创参加。我没有参加该工程建设。金银河水库工程和引太扩渠工程就运用人海战术,整个工地热火朝天,锄挖、肩挑、手推车汇成了战地交响曲,直至工程竣工。
一、 参加金银河水库工程第一期建设
       1975年1月30日至2月5日,罗定县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金银河水库工程总指挥张定环就建设金银河水库作动员报告。提出全县分配土方任务,初定受益区每个劳动力11.4立方米,非受益区每个劳动力5.7立方米。春节后上阵,民兵作先锋,第一期先上双东、素龙、附城、罗平、生江五个公社1500人到1600人。每个上阵民兵每天县补半斤粮票和三分钱猪肉做油,生产队补半斤米3角钱,自带7两米。食宿用具和劳动工具全部自备。指挥部采取定额管理,收方到公社,公社收方到大队,每完成一个土方定额任务,生产队记回比同等劳动力高20%至30%的工分。强调这项工作条件艰苦,要求严格,既有土方任务,又有训练任务,各公社各大队要挑选好民兵,办好学习班,做好战前动员和有关准备工作。
       1975年2月22日,我作为先遣队奔赴金银河水库工程建设战场,大队伍在24日由县路线教育宣传队的同志带队到位。民兵们基本上是带着行李工具步行前往。附城公社的民兵住生江公社八达大队同庆生产队(石人塱村),到水库工地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这一期,附城公社有311人参加(其中同仁大队23人,后增至25人),组成一个民兵营,由公社武装部副部长李树雄带队任营长,分为三个连:细坑、石围、柑园三个大队的民兵为第一连,连长是石围带队黄秉章;同仁、平西、欧屋、高峰、大旁街五个大队的民兵共103人组成第二连,由同仁带队的我当连长;塔脚、星光、康任、丰盛、罗溪、平湾六个大队的民兵组成第三连,由平湾带队周树森当连长。每个连成立一个饭堂,男女分开住所,借住当地村民的房屋。由于带有行动军事化的性质,指挥部制定了统一作息时间表,早上6点20分起床,早饭之后7点10分走路(半小时)前往工地开工,干至11点半(9点半休息10分钟),12点午饭(饭堂送饭到工地),在工地休息半个小时,下午1点开工,干至5点收工(下午3点休息10分钟),走路回到驻地,下午5点半晚饭,晚上8点学习一个小时,晚上10点钟休息。不过,一遇突击任务,这个作息制度就打乱了。
       水库工程建设第一期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堤坝清基础工作,包括清河床沙、清草皮、砍树、修路、修水渠等等。3月1日上午,指挥部在工地(半山腰)召开誓师大会,县武装部黄林昌副政委、县水利局许权副局长作动员讲话,指挥部张启超作情况介绍。我作为民兵代表在会上发言表决心: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和中央文件,增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二是提高建设金银河水库重要意义的认识,这是加强我县农业学大寨步伐,改变我县山河面貌的具体行动,我们要经得起艰苦生活和工作的考验,人人不当逃兵,个个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战士,要让汗水化春雨,浇开罗定大寨花;三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服从命令听指挥,尊重领导,多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做贫下中农欢迎的人;四是充分发挥青年民兵的骨干带头作用,确保天天出勤,注意工地安全,多投工,多流汗,吃大苦,耐大劳,加快工程进度,响应指挥部号召,大战15天,坚决完成河床清基础任务;五是向解放军学习,搞好民兵“三落实”,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搞好军事训练,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做到军事训练和建设水库两不误,为早日完成建设金银河水库的任务多作贡献。誓师大会结束十几分钟都没有什么动静,民兵们都在观望。当时天气较凉,下起毛毛雨。我想到自己表了决心,就第一个走下山坡到河床,挑起一担100多斤重的沙向上走。此时,高音喇叭响起“民兵们,附城的陈连长带头开工了,大家向他学习”,附城的民兵及双东、素龙、罗平、生江4个公社的民兵都从半山腰下到河床清沙,1千多人劳动的场面就此展现开来。
       3月19日开始,水库工程进入第二阶段,即挖土填坝阶段。指挥部发出了“奋战三十天,填土四万方,抢过防洪关,保住导流坝”的号召,各连纷纷给指挥部写出决心书,宁愿掉几斤肉,脱几层皮,也不当社会主义建设的逃兵,确保出勤人数,高标准,严要求,抓好速度,提高工效,发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按质按量,迅速超额完成填土四万方的任务。指挥部树立了两位工地标兵,男民兵是罗平公社的辛荣华,女民兵是附城公社的苏秀娆,使大家比、学、赶、帮有榜样。各公社带队的领导都带头参加劳动,带动民兵战天斗地。如附城公社的李树雄副部长,冒着寒风冷雨带头干,给民兵们很大的鼓舞,大家都积极完成任务。
       期间,民兵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都没有耽误,指挥部和各营部都作出了布置。政治学习多是安排在雨天(雨天、病假每人每天县补半斤粮票,生产队不记工分,不顶土方任务;进退场两天和工伤每人每天县补半斤粮票,生产队记同等劳动力工分,不顶土方任务),各连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小结工作,为大家鼓劲。军事训练是由县武装部干部到指挥部来,各连队派出民兵去参加,如搞实弹射击等。附城公社驻石人塱村的民兵还认真执行指挥部制定的《爱民公约》,给驻地作义务劳动,为当地群众做好事。3月中旬的一天下雨,村民往水井挑食水的路充满烂泥浆,我带领二连民兵利用休息时间挑沙铺路,还安排人员帮助砌水井。农忙时,各连还安排民兵帮当地生产队插秧。民兵们主动帮房东挑水、扫地,房屋漏水还冒雨修好,等等,赢得了驻地群众的好评。各公社各大队在家的领导很关心战斗在水库工地民兵的文化生活,如同仁大队文艺宣传队在4月初的一个晚上到了驻地作慰问演出。
       4月9日上午,各连、各大队民兵在驻地召开总结会,下午部分替换人员回家,继续参加第二期建设的留下来,做到了去者愉快,留者安心。我任民兵连长期间,关键时刻总是身先士卒,得到全连拥护,公社流动红旗除一次外保持不出连。经过45天的战斗,取得了可喜成绩,全连平均超定额,全公社评出4个先进单位(两个先进排、两个先进班)柑园排、同仁排、欧屋铁姑娘班,高峰班,二连占了四分之三。同仁大队完成土方1020.1立方米,在全公社名列第二。我本人完成土方54立方米,为全大队最高。
二、 参加金银河水库工程第七期建设
       1976年2月12日,我前往参加金银河水库工程第七期建设。这期上阵的有素龙、附城、双东、黎少、围底、罗平、生江七个公社4300人。附城公社上阵628人,由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张志源带队。同仁大队上阵59人(包括生产队换人共达77人次),由我带队。每个大队成立一个连,设立饭堂,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
       这一期的主要任务是挖土填坝。2月25日上午,指挥部在工地召开了“奋战九十天,填土三十万”的誓师大会,县委常委、工程总指挥梁自然讲话(梁自然已接任总指挥),县水利局副局长许权作动员。广大民兵积极响应指挥部的号召,展现了四千民兵斗志昂,移山筑坝奋战忙的动人场面。大家以冲天的干劲,抢晴天,战雨天,抗严寒,拼命干,肩挑车运(指挥部购置了600辆汽轮手推车,分发到各公社各大队,同仁大队分得6辆),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填土记录。生江公社八达大队男民兵苏荣新,坚持早出工,迟收工,少休息,肩挑200多斤重担不歇脚,创造了日挑土二方三(2.3立方米)的最高纪录。附城公社大旁街大队女民兵苏秀娆,人小心红,苦干实干,每天挑土一方八(1.8立方米),成为水库建设中女闯将。各公社各大队带队的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如附城公社带队的张志源部长,锄挖、肩挑、汽轮车拉泥样样干。工地上不时见到梁自然总指挥、许权副总指挥的身影,他们都指挥在第一线。甚至指挥部的施工员也带着劳动工具到工地,边参加劳动边施工。尤其是4月13日指挥部提出“奋战十昼夜,抢高前堤坝,闯过防洪关”的要求后,民兵们早出晚归,早上5点钟就起床,5点半吃早饭,6点钟就开工,午饭、晚饭由炊事员送到工地,炊事员一天往工地送几次开水,晚上7点半收工。晴天时,各连还组织开夜工。我就组织过全连开夜工,运送两个多小时的泥后收工,食完夜餐,冲完凉才休息。心里想的是落实好指挥部的要求,苦累都丢在脑后。
       县委、县革委会和县直机关的领导同志很重视和关心金银河水库工程的建设,组织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一天下午,县委书记张超崇和县委的干部到工地劳动,一位干部在前面拉着满满一汽轮车的泥,张书记和另一位干部在汽轮车两旁推,此时,附城公社柑园大队的一位女民兵满脸汗水挑着满满一担泥快步过来,该女民兵大声说:“闪开,不要阻着我挑泥过”,前面拉车的干部马上停了下来,张书记就退到车后,让这位女民兵通过。我和附城的几位民兵卸完一担泥往回走,正好目睹了这个场面。当天,我对柑园带队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周其珍(指挥部《工地战报》登过她不怕苦累,工作积极主动,起带头作用,关心民兵的事迹)说:女营长手下的女民兵好犀利。周其珍说,这个人工作很积极,吃苦耐劳,想快点完成土方任务罢了,她不认识张书记,可以原谅她。有男民兵对这位女民兵开玩笑,说:“你敢叫县委书记闪开,大件事了”,该女民兵说:“我怎么会想到县委书记也来做工,我不认识他,他额头上又没有字标明是县委书记,我不是故意的”。
       县武装部的干部到工地参加劳动的同时,也按计划组织民兵训练,各连队派人参加。指挥部制定了第七期民兵政治学习计划,各公社以连为单位利用雨天或晚上开展学习。各公社还安排时间开展文体活动。如附城公社在5月3日晚和5月9日晚开展了男子、女子拔河比赛,5月5日和5月10日又开展了男子、女子篮球比赛。在水库建设中也成就了一些美好姻缘,流传着一些爱情故事。如附城公社平西大队一位女民兵与塔脚大队一位男民兵,通过工地劳动,从相识到相爱,走入婚姻殿堂。各大队党支部很关心战斗在水库工地的人员,派出干部带上鱼肉到现场慰问。同仁大队党支部就派出了治保主任凌启球带上猪肉和鱼来慰问,给民兵们加菜,打气鼓劲。
       经过三个月的战斗,第七期民兵超额完成了指挥部分配的任务。同仁大队完成土方3010.7立方米(统计至5月20日),比分配的2700立方米任务超额310.7立方米,完成率111.4%。我个人完成土方110.5立方米。
三、 参加引太扩渠(运河)工程建设
       1977年12月,我参加了引太扩渠(运河)工程的建设。引太扩渠工程主要是在原有1958年建成的引太水渠的基础上拓宽加深,以便把水引到长岗坡渡槽流入金银河水库,这是金银河水库的主要水源。1977年12月,指挥部向有关公社分配了土方任务,任务被层层分配到生产队。引太扩渠工程的上阵人员,附城公社给每人每天补助5角钱,半斤粮票,记工分等按金银河水库工程上阵人员的待遇规定执行。同仁大队共上阵331人,由大队党支部书记余炳辉带队,大队干部除会计值班外全部参加。同仁大队的工地在沙lang牛路迳。上阵人员有骑单车去的,有坐手扶拖拉机(大队有两台)去的,去县城乘公共汽车到罗平圩再走路前往工地的人员,车票由大队给予补助。也有个别走路前往。大家借住工地附近农民房屋,稻草铺地而睡。吃饭由各生产队自行解决,午晚饭基本上在工地吃。大队统一开工收工时间。建设这项工程,主要是靠锄挖肩挑。为加快完成任务速度,我们不但白天干,还开夜工。为鼓舞士气,我于12月17日在工地上作了两首顺口溜:(一)挥舞铁锄劈山坡,雄心勃勃开运河,热情最高的是谁?咱们书记余大哥。热火朝天干得欢,汗水映脸放光芒,书记带头作榜样,社员干劲冲云天。(二)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明灯映繁星,银龙绕过牛路迳,歌声越山到罗平。干群奋战工地上,不夜天里闹洋洋,你追我赶争先进,换来满垌稻花香。经过半个月的战斗,同仁大队完成土方8175.7立方米,高标准提前完成分配的任务,得到了指挥部颁发的一面奖旗。
       罗定县委、县革委会一直把长岗坡枢纽工程作为建设大寨县,践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大事项来抓,县和公社的三级干部会议,大队的生产队长会议,各级领导都反复强调确保上阵人数,完成分配的土方任务,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指挥部分配的任务是铁定要完成的,没有价钱讲,本期完成不了的,下一期多派几个人上阵也要完成,不能欠账。同仁大队在十几期的金银河水库工程建设中,以及长岗坡渡槽工程、引太扩渠工程的建设中,除积极派人上阵外,还注意做好有关后勤保障工作。大队在信用社设立工程专门账户,各生产队将补助上阵人员款存进去拨到工地饭堂。按土方任务该投入的大米和松柴,集中到大队部,由手扶拖拉机运到工地饭堂。上阵人员购买竹篸、绳索等劳动工具由生产队报销,记工分的待遇也落实,使上阵人员吃饱饭,积极干,出色地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长岗坡枢纽工程建设真正做到了全县大动员,全民齐动手,注定要取得伟大的胜利。
       1978年10月,我考上了西南政法学院,离开了家乡。时隔40年的2018年6月24日上午,我在广州市现代办公设备行业商会会长、罗定市政协常委谭树锐的陪同下,乘船畅游了金银河水库,感慨万千。水库的建成,对罗定的灌溉、防洪、发电、供饮水等等,有着综合性的功能,发挥了巨大的效益,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当年为这一工程出过力、流过汗,被评为县民兵工作和农业学大寨的先进个人,分别获得过县金银河水库工程指挥部和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奖状,感到很欣慰。水库的东南边的山是黄泥山,西、北边的山是白沙泥山,两处水相汇处,形成了金、银两色,如金龙银龙在水库里畅游,可以上天飞翔。但愿金龙银龙庇佑着罗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康幸福!(2019年8月1日于罗定)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